2020年起★,二七一地质队开始参与桂林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设计,包括桂林至柳城高速公路百寿镇江岩村取料点生态修复工程勘察设计及桂林市永福县永安乡石蓝方解石矿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等,按照自然恢复为主、工程修复为辅的理念★★★,立足自然地理格局和自然条件★★★,根据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和恢复力,分类设计项目区生态修复方案。
转眼已是深冬★,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正迎来新一轮降温★★★,刺骨的寒风让人不禁“打哆嗦★★”。但在龙胜镇第二小学与龙胜县实验中学的交界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一地质队属广西基础勘察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基础公司)的工人们正在30米高的边坡上热火朝天地开展山体格构梁混凝土浇筑工作,与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
每当地质灾害发生★★★,曾经的家园是否还能重建成了群众的一块★★★“心病”★,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则是提升群众安全感的一味“药★★”。
山多地少的特征为广西带来了种类多、储量大的矿产资源,开矿采石也随之成为广西的优势产业★★★。但每开一座山★★★,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都会被破坏,在郁郁葱葱的八桂大地上留下的“疤痕”,严重影响广西山水的“颜值★★★”。
★“作为综合型地勘单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全方位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以时不我待的劲头,提升服务理念★★★、创新能力、品牌形象★,在推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做大做强地勘产业★★。★”二七一地质队党委书记、队长倪战旭介绍到★。队领导班子也对地勘工作全面支撑服务社会发展有明确的战略定位。
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二七一全队上下很快确立了这样的发展方向:以保护桂林自然美景为切入口,主动谋出路拓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精细化风险调查旨在为区域内的乡镇★★★、村庄提供针对性、专业化的风险管控措施,需要基层管理部门配合收集每一户村民的房屋★、财产等信息作为风险防控以及避险方案的制定依据,但由于村民对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较为陌生★★,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如果说事故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是★★‘急救’,那么我们的工作则是为‘术后缝线’★★★。”日前,基础公司总经理周廉回忆起这场泥石流时说到★★★。
广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建起守护学生上下学安全的“山体保护网★★★”仅是二七一地质队以高标准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维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一个缩影。自1958年建队以来,广西二七一地质队始终扎根高山深谷,以专业优势助推广西矿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过硬的本领为民生安全保驾护航,在★“矿产勘查、地灾防治、造福社会★★★”的路上披荆斩棘★,勇毅前行,树起一座座地质人的丰碑。
此外★★,在10标段的风险调查工作中★★,二七一地质队“不漏一处、不漏一户”的工作作风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扬,该队的工作模式也被树为典型★,得名“贺州模版”★★★。
据了解,2022年以来,二七一队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精准发力,实现地灾资质领域实现全覆盖,承揽地质灾害治理★、勘察、设计、监理等项目共89项,项目金额近9千万元★★。同时,积极响应并参与各市县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申报与数据库建设,稳固了地质灾害治理、勘查与设计的基础工作★★。
2024年11月5日,在历经441个工期日后,玉龙巷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正式完工。如今,沿着玉龙巷后山徒步而上可以看到,山路两侧已建起5米高的挡土墙,山道中间交叉分布的盲沟、截水沟既有效拦截了山体滑落的泥沙以及块石组成的固液流体,保障受威胁区群众免受地质灾害威胁,又保留了附近村民的原有农作耕地★★,使村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干扰★★★。
因此,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既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趋势,也是广西推动地质灾害治理取得新成效的题中之义★★★。
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从中标到评审验收的5个月时间内,二七一地质队均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共提供航拍建模2527个,精细划分地质灾害风险区12985个,编制双控责任表3795套,风险管控预案12097套以及地质灾害风险区转移避险明白卡137101张等相关技术资料,为进一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2年6月22日16时20分左右,经历了连日降雨的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桂龙路玉龙巷后山冲沟突发泥石流,事故现场★★★,一座木房被推倒损毁,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治理后的崩塌隐患点,已成为该景区的一部分★★。”赵勇说,为最大程度上减小工程治理施工对旅游景区的影响,该公司在治理的过程中还将噪音降到最小,并在施工后对受影响的地方进行★“复旧”和生态修复。如今,在七星岩等危岩治理工程点,仍有许多猴子和鸟类在此★★★“安家★★★”。
2022年,桂林市启动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从该工程最近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包括兴安县、荔浦市及临桂区在内的漓江流域仍有11个历史遗留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如何打破沟通僵局★,让村民们了解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的重要性★★★?王涛表示★★,关键在于多沟通、多交流★。“一方面,我们派队员与负责相关工作的村干部一同入户★★,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面对面为村民讲解地质风险调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将各个村的村干部都拉进了微信群★,以视频的方式分步骤介绍我们的风险调查工作★★★,充分发挥村委★、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发动村民们积极响应我们的调查工作。”王涛进一步介绍说。
“此次风险调查是我区范围较广、细化程度较高的一次筛查,特别是2和10分标风险区的精细化调查工作,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广西二七一地质队副总工程师王涛介绍,由于筛查范围较广,项目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我们派了40余名工人负责此次治理任务,共分为多个工序班组,包括挡土墙、锚杆、钢管桩★★★、钢筋及混凝土工作等。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组建了由专业工程师组成的项目指导组,并由龙胜县人民政府及第三方监理共同对每一班组进行材料及施工流程监控,以确保总体工程质量达标。★★”基础公司生产部副部长赵勇介绍★★★,由于玉龙巷后山坡度较高★★★,混凝土等相关材料难以运往施工点,施工团队不得不使用地泵将材料抽往高处以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为桂林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这样的地质地貌也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温床”。每至汛期,暴雨及持续强降雨频发★,岩溶区危岩崩塌★★★、塌陷,山地丘陵区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些★★★“地魔”★★★,对桂林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致使桂林成为广西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级市之一。
“矿山生态修复是我们转型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将结合地方特色,打造更优质的地勘项目,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取得新进展。★”广西二七一地质队党委书记、队长倪战旭说。据悉,二七一地质队先前还承担了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同禾村宝鼎湖地区地热资源调查钻孔工作★★★,为该县利用地热资源兴建旅游度假村提供基础条件。
如今,曾经疮痍的矿山已重“披”绿装★,一幅晴岚染翠的桂林山水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撒播草籽的人工草地绿茵成片★★,满是绿意与惬意★;矿山遗留的场地上,郁郁葱葱的草木长势喜人★;“边坡修复”让布满碎石的山坡与绿植★“紧紧相拥”,与高山流水相映成趣……
2024年,广西二七一地质队先后承担了玉林市博白县★★、陆川县等84个重点县(市★★★、区)风险区精细化调查项目中的3个分标★★★,通过收集整理已有成果资料、野外补充航拍建模和综合分析等工作,精细化分3个标段5个市25个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区、编制风险区“一卡三清单★”,并编制风险双控一张图、行政村级风险管控图册、落实四级双控责任体系,为全面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提供更精确的风险区数据基础。
据悉★★★,2024年以来★★,二七一地质队共开展泥石流★★★、滑坡、危岩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11项★★★,减少潜在经济损失48743.21万元。目前,龙胜各族自治县实验中学滑坡治理等工程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2024年4月举办的广西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传来的消息,根据该年度风险普查成果,广西目前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65万处,风险区2.94万个。2021—2023年,全区共发生地质灾害1764起,造成人员伤亡57人★,均为非在册隐患点,但是多位于风险区内。
增绿于山★★,还绿于民★★,刻不容缓。受相关单位委托,二七一地质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负责编制桂林市兴安县★★★、荔浦市、临桂区漓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地质安全隐患治理★、生态修复★★★、监测和管护等工作,修复受损山体,改善矿山自然风貌★★,使矿山恢复到与周边山体相协调的状态。项目实施后,预计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新增林地面积7.021公顷,恢复林地面积0.1515公顷,新增草地面积8.5108公顷★。
事故发生不久,在自然资源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桂林市自然资源局支持下★,该隐患点获得了地质灾害专项治理资金662.44万元★★★,并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基础公司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桂龙路玉龙巷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于2023年8月23日正式开工★★。
危岩崩塌是喀斯特地貌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在桂林市七星岩、四望山、叠彩山仙鹤峰等危岩治理重点景区,基础公司则利用锚杆与支撑绳相配合的主动防护系统,以及由柔性网★★★、钢柱、连接构件构成的用于拦挡边坡滚塌落石的被动防护系统,对山体进行系统治理,有效阻止崩塌落石发生,并限制已崩塌落石滚入景区道路★。
近年来,由于受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矿业形势★★、行业政策、市场环境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状况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质工作进行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发展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