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日报》头版头条聚焦莱西:深挖价值链,让更多土特产成★◆“爆款”》
★■“得益于气候■■◆◆、土壤适宜,俺村种的葡萄颗粒饱满、口感甘甜★★■◆■■,很受市场欢迎。◆★■★■■”徐源壕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三个大棚一年能收入30万元★◆◆■★。”
把土特产作为支点,莱西还大力推动其与文旅体深度融合◆■★★◆★,大力拓展“美食+”“文旅+”“体育+◆★◆◆■◆”,延伸“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
龙头企业“领”起来■◆■◆,产业集群才能“育”出来。当下★◆■◆■■,莱西市正加速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目前,莱西拥有青岛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宜品乳业、艾泽福吉、凯盛浩丰等一批头部企业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在乡村特色产业带动下★★◆◆★,莱西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新村达到98◆★◆.2%,100万元以上的占35.1%■◆■◆。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走进院上镇徐家屯村葡萄大棚,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挂在藤蔓上,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种植户徐源壕正忙着给葡萄除去套袋◆★■,让果实得到阳光的充分照射。
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村,另一头连着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依托九顶庄园、归璞酒庄等产业基地,院上镇发展酿酒葡萄66.67公顷、无核葡萄4.67公顷,年产量达500余吨。”院上镇宣传委员管丹介绍,通过突出葡萄、葡萄酒元素,对葡萄全产业链进行文化创意植入◆★■◆★,开展葡萄采摘★★★◆■◆、红酒酿造、户外烧烤等文旅活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体验,形成了“种植+酿造+文旅”产业链,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莱西市引导村民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创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发展之路。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关键在人。莱西持续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储”全链条◆◆■★★,带动一批熟悉产业发展的精兵强将投入乡村振兴一线◆★★◆■■。面向青岛发布“银龄专家”招募帖,邀请退休处级以上干部到莱西乡村振兴一线帮扶发展◆★◆★■;创新启动“乡村振兴红色合伙人★◆■”招募行动■★★■■,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莱西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莱西白茶、水产三件套、马连庄甜瓜、店埠胡萝卜、东大寨苹果……说起土特产◆★◆,几乎每个莱西人都能如数家珍◆◆◆。
莱西市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深挖潜力、增添动力,全力推动土特产成为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走向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明显。★■★◆★”莱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迟宗兴介绍,★★■◆“作为◆■■◆‘莱西经验’的诞生地,莱西从来不乏首创精神,我们当然不想错过这个★◆★★◆‘强村共富’的机会。”
好产业带来好日子。一个个乡村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让莱西干部群众充满期待。◆★“今年预计小龙虾产量将达到60吨,大闸蟹产量将达100吨。◆◆■”姜山镇姜山新村党委书记迟德强受访时说,“初步估计仅水产养殖一项便可为两村集体增收超30万元,‘虾兵蟹将’已经成为我们村的大产业。■■★◆■”
莱西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无中生有■★◆”,利用“小茶叶”做好产业发展的“大文章”,将“小茶叶”打造成惠民“大蛋糕”。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重中之重在产业。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为破解农产品多而不强、大而不优、品牌有而不响问题■★★■★,莱西提出整体包装推介莱西产品,集成众多优质农产品,全力打造★◆■◆“莱西美食◆◆★◆”“莱西有礼”IP。
从“土特产”到大产业◆■◆,从单一种植到“接二连三★■★■◆■”,莱西围绕粮油、果品★★◆■、蔬菜、畜牧四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了蔬菜★◆■、果品、牛奶、肉鸡◆■■★、猪肉和花生六大特色加工产业链条■◆◆■,将基础农产品转化为高价值商品,乡村特色产业逐渐“串珠成链◆■”◆◆■★★:禽肉食产品远销欧盟、中东、韩日等国家和地区◆◆★★◆◆,鸡肉年出口量占全国对日、欧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全市共有奶牛养殖场户168个、规模养殖场141个,日产鲜奶约530吨,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市前列……
莱西市围绕推动强村共富,以★■★“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引领,聚焦挖掘农村资源★■■★、提升资源价值、完善配套运营等关键点快速破局,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切实提高村庄“造血”能力。
在★■◆■“2024年青岛白茶茶王赛”上,莱西选送的“莱熙牡丹■★◆”荣膺茶王。此外,■■◆◆“莱西白茶1号”荣获金奖,★■■■★“青河牡丹★■★◆◆◆”荣获银奖★◆◆◆★,一举拿下三项重要荣誉。
莱西通过引入龙头企业,采取全托管模式强化茶园项目管护运营,盘活调整本地茶厂产能,依托前沿技术炒制高端白茶,提升茶叶品质■◆■■■。目前■◆,河头店镇桑行新村试点种植国家级良种无性繁殖系茶苗150余亩◆■◆★◆◆,亩均产值预计可达6.8万余元。此外,南墅镇◆■★■◆◆、水集街道正采取“企业+共富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白茶产业。
莱西在广泛引入、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注重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从发展单一产品向发展多元产业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
◆◆★★“莱西优质农产品很多,过去靠各自单打独斗虽然有一些名气,但只限于周边区域,没有形成品牌溢价。★■”青岛莱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明波感触颇深。
通过在河湖实现“南虾北养”◆■■◆■“南蟹北养”,莱西产“虾兵蟹将★★”逐渐成为青岛乃至胶东餐饮爆款。如今,大闸蟹、小龙虾养殖已在莱西蔓延开来,面积达2500亩,实现年营收4600余万元★◆★■◆,直接带动300名农户增收,带动水产养殖业成为强村富民又一特色产业。
“特色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词’,特色产品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集聚升级。”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中华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这将强化乡村产业的品牌效应■★★◆,擦亮区域公用品牌“名片”,进一步彰显乡土产业“土”味优势。
产品的引入、模式的创新,在莱西大地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莱西市水集街道流转闲置土地兴建设施大棚,引入芝兰草项目,吸引客商投资啤酒生产村办企业;院上镇引入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动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夏格庄镇通过引进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刘玉升团队的白星花金龟养殖技术★★■■,在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同时,还能够生产优质的有机肥料……
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特产广为人知,品牌是关键要素。
在莱西广大乡村,土特产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下一步,莱西市将深挖“土”的资源,彰显★■◆◆“特”的优势,从“小特色”到“大产业”◆◆■,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加快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我们组建市级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专班,逐镇逐村研究谋划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索开发包括边角地、闲置水塘、矿坑等自身资源和潜在优势,宜经则经■★■★、宜养则养、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突出农产品‘独一份◆■’◆◆◆★★。”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旭东表示。